首页>理论研究

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赋能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4-05-15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去年2月以来,重庆市政协党组策划开展“地方政协工作理论与实践”研讨,围绕党的建设、政协一般理论、履职工作、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队伍建设、机关建设等总结提炼政协工作经验做法,深化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研究,守正创新、唯实争先,以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赋能地方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协工作始终。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首要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始终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研究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探索“一统筹三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政协党组在政协工作中的领导作用、机关党组在机关工作中的领导作用、专委会分党组在专委会工作中的领导作用、机关党委的组织协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实现政协党组的坚强领导与其他党组织创新抓落实的高度统筹,推动政协各级党组织共同保障党对政协工作全面领导的实现,共同保障政协各项履职工作开展,共同保障政协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抓好“三个着力”,发挥政协专委会分党组作用,以党的创新理论加强思想引领、以政治过硬加强政治引领、以双向发力加强委员履职。要推动“两个全覆盖”,按照“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导向,推动功能型党组织向基层延伸、向委员覆盖,形成上下联动、系统发力的党建工作链条,实现组织体系“闭环化”,突出政协党组织建设“特色化”。

高度重视政协理论研究。人民政协理论研究,涉及准确把握人民政协制度来龙去脉、人民政协性质定位、人民政协功能作用等方面。

要充分认识人民政协制度是在推进“两个结合”中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彰显中国风格。要充分认识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进程中具有同心同向的政治优势、平等协商的功能优势、联系广泛的组织优势,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要在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上强认识,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上下功夫,探索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工作品牌和工作抓手,打造地方政协工作辨识度。

抓实抓牢政协履职工作。规范有力、活跃有序、丰富有效的履职工作,是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发挥作用的重要依托。

要以委员发言高水平确保政协专题协商高质量,坚持先调研后发言,发言材料重点放在问题分析和对策建议,坚持在委员个人写、大家帮、集体改的过程中提升文稿质量。要积极探索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深入开展“渝事好商量”协商工作,一年试点、两年覆盖、三年赋能,在镇街、村居、企事业单位建立集学习研讨、宣讲政策、协商议事等于一体的协商平台。要深化对民主监督的认识,重视监督能力的培育,运用好协商式监督的方法,建立民主监督成果“三转一督”转化机制,将监督成果及时转化为提案,转化为社情民意信息,转化为会议发言,及时对监督意见和领导批示进行督办落实,并向委员反馈办理、采纳和落实情况。要以重点提案、优秀提案带动提案整体质量提升,健全评先评优机制,强化委员“精品意识”,搭建反馈平台,健全提案交办、协商、督办方式,抓好典型宣传,加强激励引导。要健全完善调研成果反馈机制,提高政协调查研究质量。要推动政协文史资料活化运用,加快推进文史资料数字化进程,切实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功能作用。

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基础性作用。专委会工作水平和成效,对于政协工作效果、作用发挥影响很大,让专委会联系界别的工作“活起来”,重在创设履职平台。

要积极搭建建言献策、社会服务等平台,注重体现界别特色,突出界别声音、彰显专业优势,打造“一委一品”“一界一品”活动品牌。要针对当前区县政协专委会运行中存在的困难,规范机构设置,让履职平台“实”起来;坚持外引内育,让干部队伍“强”起来;注重协作配合,让联动机制“活”起来;强化担当作为,让履职成果“靓”起来。要进一步明确标准和程序选好人员、考虑专业和履职等情况优化结构、以加强考核明确职责、加强统筹协调和学习培训,有效发挥专委会兼职副主任作用。

切实强化委员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政协委员要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认真履行委员职责。”新时代新征程,政协委员应有主动担当作为的自觉,用扎实的履职成效,积极践行“国之大者就是责之重者”的使命要求。

要扎实做好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掌握核心要义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前提在于激发委员主体作用、基础在于彰显界别的特色优势、关键在于突出群众观点立场。要处理好本职工作与政协履职工作的关系,增强统筹兼顾的能力,既统筹好时间,主动加强与所在专委会沟通,打好提前量,让本职工作和政协履职“无缝衔接”,又统筹好精力,防止政协活动来了“打急抓”现象。要完善委员考核激励机制,科学设置指标,坚持共性和个性指标相结合,共性指标依据委员基本职责设置,主要从“量”方面考核,如参加政协、专门委员会、界别组织的会议、活动,按规定数量撰写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等;个性指标为创先争优指标,依据委员界别差异性和特长来设置,主要从“质”方面考核,如获评重点提案、优秀提案、优秀社情民意信息等。

加快提升政协机关现代化水平。政协机关建设是人民政协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高效率的政协机关,是政协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基础。

要加强学习型政协机关建设,丰富学习教育形式,深化“互联网+干部教育”,紧扣政协理论和业务提升的需求,完善培训规划、计划和办法,通过委员讲坛、文化沙龙、考察学习、集中培训等方式,推动学习走深走实。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强化工作统筹,加快工作节奏,常态化开展复盘检查,推动机关各项工作高质高效运行。要找准数字政协建设的短板弱项,借鉴先进经验,强化体系构建、分步实施、迭代升级,强化整体智治、多跨协同、综合集成。

(重庆市政协理论研究会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