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研究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2024-05-16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绩,提出了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的重大任务,为我们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在重要指示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将其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全面增强思政育人效果的必由之路,更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具有连贯性、统一性。要坚持系统思维,一体化设计“施工图”,集成性打好“组合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有序高效、整体优化。

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充分发挥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从全程贯通的角度看,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归根到底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面对“05后”的本科生、“10后”的中学生和“15后”的小学生,要善于从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中、中华民族团结奋进中、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中国与世界的合作共赢中挖掘生动素材,引导各学段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要善于从学生的切身感受、对比感受出发,用事实说服人、用形象打动人、用情感感染人、用道理影响人,让思政课既有“时代范儿”又有“中国味儿”,让各学段学生认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总体思路,构建“讲准、讲深、讲透、讲活”思政“金课”体系。从学段贯通的角度看,要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形式内容、方法途径等统一规划,实现层次性、差异性、关联性的有效衔接,协调推进课程标准制定、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考试评价等。做到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从课程贯通的角度看,要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从场域贯通的角度看,要以波澜壮阔的实践为课堂,把思政课搬到广阔的社会天地中。统筹规划各学段社会实践的目标设计和内容衔接,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推动大中小学学生共同参加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社会调研,让学生在实践和互动中走进社会、深入基层,了解国情,在现实生活和火热实践中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建立健全涵盖大中小学教师的集体备课制度,汇聚各个学段思政课教师的育人合力。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学情各异、各管一段”的痛点堵点,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以“同课异构”方式打破学段壁垒,常态化开展“同备一堂课”和“同上一堂课”等课程建设活动,深入开展相邻学段思政课教师教学研讨,聚焦同一教学目标或课程中的难点重点进行示范培训和集中攻关。鼓励大中小学老师互相听课、上课,开展经常性的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建立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研修机制,发挥思政课建设强校和高水平思政课专家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实现从“单兵作战”向“集团作战”的系统转变,从单学段各自为战向全学段提质增效的整体跃升,从同向同行到共建共享的深度融合。

(作者兰洋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北京市学校思政课“青年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