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琼崖薪火今更旺

琼崖薪火今更旺

作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港,

新时代的海南正紧抓历史机遇,

乘风破浪,扬帆起航,

铺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在军地人口占比高、拥军氛围浓的海南,

广大军民赓续琼崖薪火,

在双向奔赴、风雨同舟中,

书写出山高海阔、情深意长的壮丽诗篇。

厅长视野

自贸港建设离不开每一位军民

对话人:海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书记、厅长 徐 斌

中国退役军人·全媒体记者 吕高排

对话人素描

讲话面带微笑,一笑眼睛就眯成一条缝儿,方方正正的脸膛,让徐斌更显得平易近人。说到工作劲头儿很足,徐斌笑称,“这得益于海南温润舒适的气候,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高,使人头脑清醒,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讲话条理清晰,每句话都恰到好处,在条分缕析中解决了看似无解的难题。曾经的14年军旅生涯,让他每次到部队调研都像回家,每次与退役军人交流都像和战友重逢。双拥工作,有融入血脉的基因,有对军营的一往情深,是徐斌无比钟爱的事业。

记者观察:党的二十大对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作出战略部署,强调“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2023年3月,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发挥双拥优势助力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通知》,要求积极发挥双拥部门优势作用,推动实现国家战略能力最大化。可见,双拥工作在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厅长视野: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新征程上双拥工作的鲜明主题和重要任务,也是我党为促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保持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的战略选择,是实现国家由大向强转变、促进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双拥工作无疑是重要的政治保障。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军政军民团结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大力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必将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海南创新开展双拥工作,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贡献力量。

记者观察:军民同心,汇聚制胜伟力;军民合力,共铸钢铁长城。海南始终坚持把双拥作为军地协同、互促发展的重要抓手,军民共建氛围日益浓厚,双拥金字招牌愈加响亮,这与海南自贸港建设、守好祖国南大门等省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厅长视野:海南着眼海防前线特殊的历史渊源、特殊的保障任务、特殊的使命责任,紧紧围绕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自觉扛起做好新时代拥军支前工作的政治责任,坚持一切为支前、一切为胜利,推动拥军支前工作从平时应急向应战为战转变,从平时建设牵引向作战牵引转变,从平时为部队办实事向支援部队作战办要事转变,从平时保障部队训练备战向保障部队打赢制胜转变,推动双拥工作不断与时俱进、改进创新、高质量发展。

A 双拥系统快速响应机制

释义:为高效应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或其他紧急情况,地方与军队之间建立的紧密配合与快速响应协作机制。这种机制旨在整合双方资源,确保在紧急状态下能够迅速启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并在必要时进行联合行动,以达到快速、有效处置的目的。

数说:2023年,海南运用双拥系统快速响应机制,落实军地24个任务事项和2个“小切口”专项整治事项,均取得良好效果。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军地3项需求任务急、时间紧,省双拥系统快速启动2次现场调度会,仅用2个月时间就推动矛盾问题解决,助力部队练兵备战和旧州镇地方发展。

厅长视野:快速响应机制首先反映在军地双方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渠道和应急指挥体系,依托现有工作机制和力量,以省、市(县)两级双拥机构为后台支撑,规范和加强双拥系统内部运行,预编工作专班,设指挥长、副指挥长等职位和综合组、协调组、保障组等机构,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在指挥后台设置军地协调席,平时联通指挥手段,紧急情况下组织有关人员进入席位,在指挥链上实现需求快速提报、精准对接、高效落实,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迅速作出决策和部署行动。

同时,海南组建了应急专业队伍,发挥地方优势,挖掘各类人员潜力,将日常岗位专业工作和应对战时的备战练兵有机结合起来,把专业队伍建设成“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拳头力量,锤炼应急保障能力。以2023年为例,全省11次启动、近1600人次参与快速响应机制,有力保障部队行动。其中海南省军供站快速提供餐饮等后勤保障服务,支持过往部队和参与应急救援的官兵近8万人次,得到部队和官兵的充分肯定,体现了双拥系统快速响应机制的实际效能。

B 深度融入市县绩效考核体系

释义:为实现拥军优属工作制度化与长效化,将其深度融入市县绩效考核体系,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参与并扎实落实各项双拥工作。地方领导干部不仅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等常规领域的工作成绩,还在增进军政军民团结、优化军队服务保障等方面做出实际成效。

数说:2023年,海南高位推动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接收安置随军家属95名;高效协调1600余名军人子女入学入托,为175名驻琼部队军人子女落实中考优待政策、为139名驻琼部队军人子女落实高考优待政策;高质量接收安置200余名转业军官、300余名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和退出消防员,安置率达100%。组织军休干部赴机关、部队、学校、企业开展教育宣讲17场次,将三亚市、五指山市4家单位设为首批军休干部疗养基地。

厅长视野:深度融入市县绩效考核体系,使双拥工作有了话语权,在各级形成广泛共识:不管形势怎么变,对人民军队的感情不能变;不管工作有多难,不能让支持部队的工作为难。海南从省委、省政府到市县、乡镇党委政府,部队走到哪里,保障服务就跟到哪里,部队需要什么,就想方设法提供什么,对部队“特事特办、马上就办、好事办好、好事办实”已成为海南省在开展双拥工作中的自觉和常态。比如,海南省在春节期间组织的“扎根奉献建功高原”活动中,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实地探访、关心慰问在西藏高原服役的海南籍官兵及其家庭,确保官兵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支持。同时举办“你为国抒写忠诚 我为你陪伴亲情”春节慰问茶话会等活动,通过远程视频连线实现海南与西藏等地的互动,既体现了对边海防官兵的尊重与关怀,也是领导干部落实双拥工作的直观体现,其工作力度与社会影响都被纳入市县绩效考核范围。

C 暖心工程

释义:地方单位(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用心用情慰问边海防部队,开展“城连共建”“情系边海防”“双聚”等拥军优属专项活动,不断激发一线官兵卫国戍边戍海的使命感、责任感。

数说:2023年,海南组织19个市县与边海防部队结对共建,驻琼某部连队厨房无法满足官兵日常生活训练需要,琼海市和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双拥办立即购置炉拼台2台、双头双尾小炒炉1台、单头汤炉1台、风幕机1台、压面机1台、双通打荷台2台、定制厨房排烟系统1套,助其升级改造厨房设施。

厅长视野:“部队有需求,双拥想办法。”海南的暖心工程开展得非常丰富,其中“扎根奉献建功高原”活动就是一个抓手。双拥部门联合省军区政工局赴驻藏一线部队,看望回访首批海南籍战士,引导官兵扎根高原、奉献高原、建功高原。与此同时,指导各市县与西藏边防连队开展常态化共建活动,援建部队所需、官兵所盼的训练、生活和文化设施;定期组织优秀官兵代表来琼疗养,邀请戍边战士走进校园和党政机关讲戍边故事。各地的暖心工程也特色鲜明:三亚市打造双拥文化活动室,集中展现近年来双拥成果;三沙市筹划“情系边海防”特色共建活动,得到各市县双拥工作者的肯定和好评;儋州市打造西部中心医院双拥文化长廊,被全国双拥办确定为示范项目;琼海市举办“双拥杯”男子篮球比赛和“琼海市双拥文艺晚会”,邀请地方和部队组队参赛、参演,进一步融洽了军政军民关系;文昌市举办“中国航天日”、拥军文艺汇演、送法进军营、军地足球赛和篮球赛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官兵文化生活,促进军民和谐共建……各市县结合本地实际统筹谋划,涌现出一系列双拥品牌,持续提升双拥模范创建质量。

D 人人参与

释义:倡导并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多元主体协作,以政府为主导,动员激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力量,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优质服务和支持的一项系统性工作。

数说:海南吸纳1800余家单位加入省社会化拥军平台,不断拓展社会化拥军服务范围。发布餐饮、景点、酒店、物流等重点领域共4类206家企业面向优抚对象的优先优惠项目,组织开展拥军医疗优待月主题活动,营造“全省齐拥军”的良好氛围。

厅长视野:人人参与双拥共建工作,与海南军地人口占比高的特点息息相关。人人参与是一个涵盖政策引导、平台搭建、资源共享、宣传教育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工程,旨在构建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立体化、规范化拥军优抚新格局。

作为双拥工作组织部门,海南省双拥办积极搭建服务平台与合作机制,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合作,授予符合条件的企业“海南社会化拥军服务平台成员单位”称号,通过商业合作的方式推动社会化拥军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专项活动与共建项目,与海南省肿瘤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等20家医疗机构共建退役军人医疗服务示范单位,根据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实际需求,组织开展“海南省拥军医疗优待月”活动。普及国防教育,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和表彰活动,将人人参与拥军的理念推广至全省各地。驻琼部队在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工作,以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实际行动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同时,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一股坚强力量,在经济建设一线、乡村振兴前线、急难险重火线,持续发挥着生力军的重要作用,以实际行动赢得海南人民的真情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