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跨越山海

在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一下飞机,海风与暖流就扑面而来。行至问询柜台、值机柜台、安检通道、登机口,“军人依法优先”通道让人倍感安心;在候车区、停车场、免税店等处走过,为军人、军属、烈属提供依法优先及专属服务的内容也以醒目的标识突出展示。所见所得,皆彰显着这里作为第十一届海南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在拥军路上的努力。

海南的双拥故事,从这里讲起。

从2.5米到8米

台风来了立马行动、暴雨侵袭逆势而行,重点支持全省交通、能源、通信、水利、生态等重点项目建设……如果说,人民子弟兵在伸出援手之际的毫不犹豫,是对“人民军队爱人民”忠诚诺言的一种快速响应,那么鱼水情深的另一面,则是“人民军队人民爱”背后一桩桩实事的高效落实。

驻海口某部面临着一个棘手难题。2017年,部队移防到距离海口市区40余公里的村子里。几年时间过去,过于狭窄的村子道路,渐渐无法满足部队训练所需。

“当时路宽只有2.5米,但是部队会车至少需要3.5米。”海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拓宽路面项目已经立项,但难就难在村民担心会占用农田,不愿拓宽路面,导致施工暂停。”

2023年5月,苦于事情一直僵持、训练迫在眉睫的部队向海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提出请求:帮忙调解与村民之间的矛盾,顺利完成路面拓宽工作。同时,由于训练场上方的高压线影响了部队停机坪建设,改线涉及的资金数额较大,部队也想看看能否请双拥部门帮忙协调。

“只要部队提出需求,我们就及时响应!”海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斌了解到情况后,立即指派5位工作人员组成工作专班,专门负责解决这两项需求。工作人员迅速前往现场核实情况,一面与当地镇政府工作人员一道和村民积极沟通,一面与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对接高压线问题,同时协调资金为部队解决难题。

一周后,村民们纷纷点了头。

不到一个月,100余万元的高压线改线资金被协调至40多万元,费用直接减半。恰在这时,海口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动提出帮助驻地部队承担全部建设费用。

当年7月,村里的道路被拓宽至8米。

2023年底,由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帮助协调资金、推动进度的停机坪建设完工,部队训练需求得到保障。驻地部队特意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送来锦旗,工作专班的努力赢得了多方满意。

快审!快批!快建!海南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通过搭建平台,将双拥工作涉及的主体单位纳入其中,凝聚多方力量、挖掘各类潜力。“搭台的搭台,干活的干活;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这一思路,最终让“快速响应”机制落地。

如今,长约2公里的宽阔道路焕然一新,连接着村子里各家各户,也连接起部队官兵与当地百姓、与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之间的情谊。

从700元到1000元

在五指山市,军嫂陈艳也感受着军民鱼水情深承载的暖意。

陈艳的丈夫在武警海南总队儋州支队服役,2019年,她带着两个孩子跟随丈夫,来到支队所在地五指山市,作为随军家属安定下来。“刚来时,两个孩子一个3岁、一个1岁,都是需要人贴身照顾的年纪。现在他们大了些,又要接送上学,家里大小事都离不开我。”对像陈艳这样不得不面对就业难题的军属来说,随军未就业家属生活补助是一项重要经济来源。但在当时,五指山市受限于经济发展状况,相关补助仅为每人每月700元,低于海南省平均标准每人每月1000元。

转机,源自一通电话。2022年4月,五指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尹秋艳接到省厅拥军优抚工作负责人的电话:“我知道咱们五指山的客观情况,虽然不容易,但为了让战士们安心服役,随军未就业家属生活补助看看能不能再提高些。”电话那端简单的一句话,在尹秋艳心里掀起了波澜:“增强军人家庭幸福感是做双拥工作的目标之一,提升补助标准一直是当地亟待处理的难题,此前因为种种原因推进艰难,这次被‘点名’,为彻底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契机。”放下电话,她开始暗暗思考解决路径。

“支持部队工作是头等大事,不管多难,我们要全力以赴。”很快,尹秋艳带领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工作小组,向省内其他市县了解各地补助标准,多番讨论形成初步提标方案,口头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情况、申请提标,在市委常委议军会议上审议……

“国防建设就是‘国之大者’,不管多困难,都一定要支持部队建设!”“让军人安心、家属暖心!”“排除万难加大双拥经费投入!”一句句发言掷地有声,审议事项得到一致通过。

不到两个月,五指山市随军未就业家属生活补助标准从每人每月7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000元。这笔支出对五指山市财政部门来说,并不是小数目。协调工作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除了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努力,也离不开五指山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让这一议题得到优先审批、优先拨款、优先解决。

“作为随军家属,补助标准的提高,不仅为我们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体会到了其中饱含的深情厚谊。”审议通过后,包括陈艳在内的10余名随军未就业家属顺利领取到提标后的补助。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的氛围在海南省19个市县愈发浓厚。随着双拥工作在市县绩效考核体系中的深度融入,这份重视在更大范围内成为一种自觉的、积极的共识。不同工作群里的提醒、一个个电话中的督促、相关文件出台后的及时通知,与其说是一种监督,不如说是为“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提供了一层更具象化的保障。有了各级部门的合力共为,双拥工作的开展也有了更充分的支撑。

从30℃到-10℃

沿着被雪覆盖的道路一直向前,映入眼帘的是荒凉的戈壁、纯净的天空、结冰的湖面,还有远远伫立着的边防哨所。

2024年1月12日,海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拥军优抚褒扬处处长黄臻等4人从近30℃的海口抵达-10℃的拉萨,来到西藏军区某部看望参军近一年的海南省首批进藏服役战士。和他们一起奔赴4000余公里的,还有战士们的父母亲手制作的家乡食物以及亲笔写下的一封封家书。

“妈妈的味道……”8位年轻的战士结束训练后匆匆赶来,热腾腾的家乡味一入口,泪水便浸湿了眼眶,哽咽着说不出话。

时间回到3天前: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省双拥办、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相关工作人员,走进儋州、文昌、临高、乐东等地,慰问战士们的家属,请其录制视频、写下家书,传达对战士们的思念、祝福。与此同时,战士周勋的妈妈包好的粽子、战士赵冠平家里刚刚晾晒好的腊肠……这些浓情蜜意将经由工作人员一道送往西藏。

此番远行并没有那么顺利。慰问涉及边防部队,使得协调过程更加周折;抵达后缺氧引起高原反应;海南、西藏两地温差极大……各种因素都在加剧困难与挑战。但是看到战士们品尝食物时的惊喜、一字一句念出父母期许时的激动,工作人员也一度感动落泪。

行走高原,身为退役军人的黄臻和同行工作人员愈加深刻地体会到双拥工作的意义:“相比战士们在艰苦条件下的忠诚守卫,我们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暖心举措为他们送去关心关怀,也引导更多热血青年扎根军营、奉献国防。”

当双拥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得到越发广泛的重视,海南省开始将目光转向更实在、细微、暖心的行动。走访慰问近200名进藏戍边战士家属、赴藏看望海南籍战士、举办“你为国抒写忠诚 我为你陪伴亲情”春节慰问茶话会……今年的“情系边海防官兵”拥军优属系列活动,便是良好开端。

把“最可爱的人”挂在心上,“暖心工程”的足迹不仅在高原,也遍布海岛。

为了扎实推进“城连共建”,2023年,海南省19个市县分别与驻三沙岛礁的9个基层部队结对共建,以协助解决部队供给不足的问题,帮助官兵满足日常训练及生活所需。

“刚入驻,官兵就都吃上了热乎饭,胃里暖了,心里更暖。”在三沙市警备区勤务分队搬迁后新建的厨房里,摆放着琼海市和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帮助购买的炉拼台、单头汤炉、压面机等完备的厨房用具,40多位官兵的切实需求得到及时解决。

2023年“八一”建军节,西沙水警区某守备营也迎来了陵水黎族自治县拥军慰问团。审批手续、报备行程、租赁渔船——经过周密安排,慰问团先行抵达,随后载着水果、背包等物品和动感单车、仰卧起坐架、握力器等健身器材的运输船也到了岸边,物资被运送到官兵手中。“为我们守护海疆防线增添了无尽的动力和信心。”“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新形势下的军民鱼水情谊。”2024年春节,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收到了守备营官兵的感谢锦旗和信件,字里行间皆是感激。

如果说驻守岛礁的官兵如同在守护一颗颗熠熠生辉的珍珠,那如今,参与共建的市县也与他们成了彼此的守护者。

山海连心,成人达己。当暖心成为双拥工作的重点之一,“情系边海防,共叙鱼水情”便有了更加辽阔的瞩望。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跨越时空的拥军情总在传承中不断丰富。

在武警海南总队某中队的驻地五指山市毛阳镇毛兴村,毛兴军民希望小学的校园里满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1972年,中队来到这里后,为村子建起学校、带去知识,安装自来水管道、义务修建房屋……以一腔忠诚守护这方土地。

村里村外的人们也同样在守护着中队官兵。从毛阳镇出来,有一条长达8公里的蜿蜒山路直通营区。就是在这条路上,毛阳镇什益村村民王福利曾坚持每天义务从镇上菜市场将中队购买的菜送到营区。往返10公里的山路,从1991年到2021年,他一送就是30年。这期间,他骑坏6辆摩托车,摔伤过多次,但从未中断送菜。哪怕是自己摔伤后躺在病床上,他也要叮嘱家人别忘记战士们的三餐。慢慢地,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利哥”。

直到2021年,中队的菜和副食品开始统一配送,“利哥”才正式“退休”。“虽然不再送菜,但他还是会时不时来看看我们,我们也经常向他请教种菜、养殖方面的知识。”在中队官兵心中,“利哥”早已成了家人。

“为了一句拥军的承诺。”这是王福利在送菜路上风雨无阻的初心,也是对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海口海秀支行始终如一为部队官兵做好服务的生动注解。

2022年9月底,同样是在五指山市,海秀支行的6位工作人员携带着外拓设备驱车抵达某新兵训练基地。3个多小时的路弯弯绕绕,他们在5点多天还没完全亮的时候便从海口出发,赶在约好的9点前到达。这一天,他们要为基地的近300名新兵办理并激活军人保障卡。

“这次任务比较紧急,不在两天内完成,新兵们就没法按时领取工资。”行长符婷婷介绍,接到省军区通知后,海秀支行迅速进行对接,做好预案,抽调半数人员前往。“哪怕这类业务我们早已熟悉,也不敢懈怠,部队的事无小事。”

办理一张卡至少需要15分钟,按照规定,离行设备晚上必须送回银行,这意味着工作人员晚上必须返回海口。“时间紧迫,当时我们顾不上休息,手也不敢停,不断加快速度。战士们抽出时间也不容易,就怕耽误他们。”直到第二天需要办理的最后一张军保卡被交到新兵手上,工作人员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这样的紧急任务,对海秀支行来说并不陌生。在这里,拥军传统可追溯到1994年支行成立时。从柜台工作人员到支行行长,符婷婷看着行内双拥的元素逐渐增多,柜台的玻璃贴上了“军人和退役军人优先”的标语,工行App特别开辟出拥军专区,银行的排队叫号机添上了“军人业务”,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凭借身份证或优待证排队还能自动识别身份信息……身在其中受此感染的人,也自然而然成为带头爱国拥军、承担社会责任的人。

无论是像王福利、符婷婷一样的个人,还是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的企业,拥军这件事于他们而言,就像一道毫无疑问的“单选题”。“说不清具体的缘由,就那么做了。”在海南,“人人拥军”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拥军情仿若清澈的水,流进了军营哨所,流入了战士们心中。

记者手记:

在五指山市毛阳镇毛兴村,有一棵驻地中队官兵和毛兴军民希望小学的师生在建校之初共同栽种的榕树,被当地人称为“连心榕”。随着年岁更迭,树木不断生长。如今,树冠枝繁叶茂,树的侧枝和侧根牢牢挂在旁边一棵笔直挺拔的椰树上,气生根像胡须一样垂落到地上,扎进土壤里。行走在海南,不难发现,这座岛屿上的双拥情,也如同这些枝与根,在土壤中默默扎下去、开了花、结了果,在1823公里的海岸线上连绵不断。

中国退役军人·全媒体记者 宫宇凡